韩国青草无码自慰直播专区,丰满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AV无码一区二区,日本高清视频网站WWW

解開添加劑種種疑惑

[2011/4/30]

  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公布了已發現的151種食品和飼料中非法添加物質全名單,其中包括47種可能在食品中“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22種“易濫用食品添加劑”(詳見本期第二版)。其中不乏蘇丹紅、三聚氰胺、罌粟殼等老百姓熟悉的名字。

  就在名單發布的前一天,廣東中山市查獲一批“墨汁粉條”,其中添加了非食用物質墨汁和工業石蠟,且已累計生產了約50噸。而更早之前,硫磺姜、毒豆芽、染色芝麻等問題食品的查獲,更讓食品添加劑——這個有關食品安全的敏感話題,頻頻曝光于百姓面前。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現在讓老百姓困惑的是,很多食品中都加添加劑,但哪些合法,哪些違法,長期攝入對健康到底有沒有危害?為此,《生命時報》記者采訪營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權威專家,為百姓解開關于添加劑種種疑惑。

  99%的人不接受食品添加劑

  泡菜里有著色劑,果凍中有防腐劑,蜜餞是各種甜味劑的聚集地,彩色糖果更是色素和香精扎堆兒的地方……記者在北京幾家超市調查時發現,除了糖、鹽、蜂蜜、純牛奶和部分紅酒,其他食品基本都含食品添加劑。就連面包,這種最常見的食品,也可能包括多達20種的食品添加劑,比如面粉氧化劑、乳化劑、防霉劑、酵母營養劑、酶制劑、營養強化劑、色素、香精等。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營養科主任洪忠新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當你走進超市,看到的帶包裝的、二次加工過的食物,幾乎都有添加劑,就連礦物質水這樣純凈的食品都不例外”。

  而食品添加劑專賣店里的產品更是種類繁多。商販們為了好記,甚至把添加劑原本的化學名隱去,改為最通俗易懂的叫法,比如一滴香、火鍋紅、飄香劑、去腥膏、萬香膏等。曾在北京某食品添加劑店內工作過的小胡對記者說:“我都不記得賣過多少種添加劑,叫得上名字的就有幾百種!

  最近,家住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社區的吳大媽和街坊們去超市買東西都多了份顧慮,她拿起給孫子買的一盒薯片問記者:“你說檸檬酸、谷氨酸鈉、亞硝酸鹽都是添加劑嗎,吃了會不會有問題?”記者在隨機調查中發現,現在老百姓對食品添加劑的常識知之甚少,他們最大的擔憂是長期食用含有添加劑的食品,會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一項網絡調查也顯示,在被調查的5218人中,75%的被調查者表示,即使是食品添加劑,也應盡量少用;24%的被調查者認為,添加劑有害,食品中不該用;只有1%的被調查者表示,為了色香味,使用添加劑無所謂。這個調查結果意味著99%的被調查者認為應該少用或不用食品添加劑。

  添加劑到底是什么

  一項數據表明,現代人的食物97%都含有添加劑,有2000多種添加劑正充斥我們的生活。那么,添加劑到底是什么?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程義勇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自己煮的肉熟了就會變褐色,而超市里的醬牛肉是粉紅色的,自己家里做的饅頭放半天就會變硬發干,而超市的面包幾天后還是松軟依舊。這些都是食品添加劑的“功勞”。它們是為了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專門加入的物質,有了它們,消費者才能吃到口感好、形狀好、顏色好看,更容易保存的食品?梢哉f,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的食品工業。

  目前,我國食品添加劑目錄中已有2000多種,有天然食品添加劑和人工化學合成品兩大類。前者是純天然的,比如從紅莧菜中提煉的莧菜紅,后者雖是工業生產的,但在化學結構上和前者一樣,比如維生素C、維生素E等,像大豆油中就會添加維生素E,減少酸敗,延長保質期。從種類上說,食品添加劑有22類,如防腐劑,常用的有苯甲酸鈉、山梨酸鉀、二氧化硫、乳酸等,一般用于果醬、蜜餞等食品加工中;著色劑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紅、莧菜紅、檸檬黃、靛藍等。

  其實,添加劑并非現代產物。它早在東漢時期就出現了,當時的人們就使用鹽鹵作凝固劑制作豆腐。在世界范圍內,公元前1500年,埃及用食用色素為糖果著色,公元前4世紀,人們開始為葡萄酒人工著色。最早使用的化學合成食品添加劑是1856年英國從煤焦油中制取的染料色素苯胺紫。到目前為止,全世界食品添加劑品種達到2.5萬種,食品添加劑市場每年銷售額達到160億美元以上。

  添加劑被誤解了

  在此次采訪中,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計國希望通過本報呼吁,消費者千萬不要談“添加劑”色變。這些食品安全事件主要分兩類:一是非法添加物,這是必須堅決打擊的違法行為。但很多百姓混淆了食品添加劑和非食用物質的界限,像三聚氰胺、蘇丹紅、瘦肉精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劑,而是非法添加物,但大家把這些都歸因為食品添加劑惹的禍。二是跨品種、超劑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即用添加劑來模擬天然食材的口感,例如用香精來代替添加牛奶、奶油、堅果等食材的效果,降低食品的成本。

  “然而,你的一日三餐中是很難完全避免食品添加劑的。如果是國家允許使用的品種,劑量和范圍也符合規定,正常情況下不會對身體產生明顯危害”。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王竹天表示,在很多情況下,如果沒有合適的添加劑,加工食品只會更不安全。蒸饅頭也要加添加劑,發酵會產生酸,需要加小蘇打中和酸味;如果不允許添加色素,那市場上銷售的產品都是暗淡的,糖果肯定也不是現在的顏色;如果把防腐劑取消,還有多少東西能在貨架上保存?醬油還沒拿回家就已經長霉了,貨架上的餅干、方便面保存不了兩天就變質了。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陳君石看來,中國對食品添加劑的規定還是較為保守的,也是安全的!叭魏我粋國家對添加劑的使用都有嚴格規定,實行的是‘允許使用名單制度’,我國也不例外!睂Υ耍踔裉旆Q,我國有些標準確實不如國外,例如香料等添加劑目前尚沒有檢測方法或檢測難度很大。但有些則比國外嚴格。舉例來說,在面粉增白劑(過氧化苯甲酰)用量上,中國是60個單位,加拿大是150,美國是不限量。所以,既不要一概排斥食品添加劑,也要反對濫用食品添加劑,同時要盡量使用更安全的添加劑。

  從染色饅頭到牛肉膏、毒豆芽、硫磺姜、化學醋……說起日前頻出的“添加劑”事件,程義勇認為,百姓需要關注的,不是該不該使用添加劑,而是添加劑的使用量是否恰當,添加劑名單是否能即時更新,有人違法添加了有沒有及時監管。梳理我國近年來的食品安全事件,不難發現,從飼料肥料、種養、屠宰、生產加工、運輸、銷售,食物供應的整個鏈條,每個環節似乎都有安全漏洞,我們的有關執法部門是沒有盡到責任的。所以,專家呼吁,要規范食品添加劑的管理,杜絕食品安全問題,必須加強政府監管,違法必究才是當務之急。

  如何保證餐桌安全

  生活中有哪些渠道可能攝入食品添加劑呢?首先,是自己購買的加工食品。餅干、零食、酸奶、熟肉制品等,都會含有添加劑!疤貏e是熟肉制品,就是添加劑的大戶區!焙橹倚抡f,很多商家會在熟肉里添加色素、香味劑、防腐劑等多種添加劑,就是為了讓肉看起來漂亮,聞起來香。其次,在外就餐也很容易接觸到添加劑。因為商家為了讓食物賣相好看,也會使用添加劑。一項調查顯示,有70.8%的餐飲單位在食品加工過程中使用了添加劑,其中69.8%的商家使用了兩種或兩種以上。

  “從人們早餐吃的麥片罐頭,到零食的巧克力餅干和下午茶的果汁飲料,粗算下來,每人每天吃進去上百種食品添加劑,而這只是個基本數量。”上海應用技術學院香料香精技術與工程學院教授吉鶴立表示。日本“食品添加劑之神”安部司也曾做過一個換算:一個人每天攝取的添加劑大約10克,一年約4000克,與人均每天食鹽的攝入量大體相當。光吃一個三明治,就可能同時吃進去乳化劑、酵母粉、調味料、pH調整劑、磷酸鹽、香料等20多種添加劑。

  在采訪中,幾位專家表示,生活在城市中,人們沒有辦法完全與含添加劑食品隔絕,只能采取一些方法盡量減少攝入。

  1.買熟食要當心。超市的加工品沒必要擔心,一般,正規企業按國家規定在食品中添加香精香料,是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的。而且絕大部分產品如果添加了香精香料,也會在配料表中標明。路邊攤上的燒烤、熟肉等產品最好別吃,因為缺乏監管,加入非食用物質或濫用食品添加劑的機會比較大。

  2.飯店點菜少點鮮艷的。廚師做出的菜可能比你做的好吃,但他們往往一抓就是一大把,很容易過量。如果你點的燒雞或者醬肉過于鮮亮,那就很可能是用發色劑——亞硝酸鹽“化妝”過的。比如,有一些餐館制作的“三黃雞”也會加入色素,讓肉看起來更黃。還有一些涼菜,像海帶、海白菜、貢菜等,也是加了相應的合成色素,看上去更加新鮮漂亮。現在很多菜譜都帶圖片,那些看起來過于鮮艷的菜,還是少點為妙。

  3.逛超市,花半分鐘看一下標簽。要想在我們的食物中把化學添加劑排除在外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消費者只能在購買食品的時候,仔細看看標簽,盡量選擇無添加物或是含有少量添加劑的食品。

  4.買原材料回家自己做。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建議,除營養強化食物外,最好多吃新鮮的、加工程度較少的食物,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食品原材料買回家,自己動手做。同時,還應少吃高度加工食品,如薯片、餅干、派等。喝飲料不如吃水果,但不提倡榨汁。要選擇富含各類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的食物,如果遵照這個原則,也能將一些添加劑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