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青草无码自慰直播专区,丰满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AV无码一区二区,日本高清视频网站WWW

中科院專家:推廣“保護性耕作”減少霧霾

[2014/12/12]

  吉林省環保部發布了2014年10月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空氣相對較差的前10位城市中,沈陽、長春、哈爾濱三個東北省會城市上榜。“東三省應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改善生態環境。”中科院長春分院副院長李冰呼吁。

  產糧大省吉林主要農作物是玉米,2013年產生的秸稈量是600億斤左右。除了作為生物化工、生物質能源和木塑板材消納一部分秸稈外,有30%到50%的秸稈沒有得到有效利用。

  “吉林省絕大多數地區生產玉米時,還停留在用老舊的三角鏵梨式播種機進行播種,播種前必須清除農田里的秸稈或直接焚燒。長此以往,造成霧霾天氣頻率和強度增加,生態環境惡化。”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所研究員張曉平說。

  保護性耕作是以保護和持續利用農田土壤為目的的耕作技術體系。與傳統耕作相比,保護性耕作的核心技術是秸稈還田,也就是把不宜直接作飼料的秸稈直接或堆積腐熟后施入土壤中。

  自2002年起,中科院東北地理所在德惠地區進行保護性耕作實驗,已探索出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免耕”種植技術體系,目前全省累計示范種植面積達150 萬畝。免耕是保護性耕作的一種,是指用大量秸稈殘茬覆蓋地表,將耕作減少到能保證種子發芽即可,主要用農藥來控制雜草和病蟲害的耕作技術。免耕播種機開溝設置為圓盤刀,可以在秸稈100%還田條件下進行播種,在一次性完成播種、覆土、鎮壓與施肥作業的同時,杜絕了焚燒秸稈造成的大氣污染,增肥增產的作用也十分明顯。

  并且,農民通過減少耕作環節和運輸秸稈等作業,每公頃可直接節約費用2000多元,增產約100斤糧,在創造環境效益的同時也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保護性耕作在保護土地資源,高效持續利用土地資源,促進農民增收的同時,又能減少當下最為關注的霧霾天氣,提高空氣質量。這項多贏技術應大范圍推廣。”李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