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外國投資者眼里的中國生命科學行業現狀
[2014/11/24]
2014年10月23-24日,全球生物醫藥領導人年會在蘇州常熟市舉行。來自海內外近200位生物醫藥行業精英齊聚古城,在山清水秀的常熟共商產業創新發展大計,展望中國生命科學行業的機遇與挑戰,為產業發展獻言獻策。
在這次年會的首個主題演講中,來自普華永道戰略咨詢集團合伙人Sandy Johnston攜Strategy&公司(前Booz公司)總監Simon Sun首發了其在中國生命科學行業趨勢與調研結果報告之后,ChinaBio®集團的創始人GregB.Scott作了另一個主題演講:通過投資的角度看中國生命科學行業現狀。
生命科學風險投資行業正在發生快速的改變。盡管在實驗室科學研究、疾病治療中產生了許多的新穎理念,但是如今要投資開發一個新的產品和服務正在變得越來越艱難。要將一個產品推向市場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長期的科學過程,同時還是一個千辛萬苦融資的過程。會議主辦方ChinaBio®的總裁Greg旨在通過本演講向大眾解讀中國生命科學行業的現狀。同時,他還呼吁:生物醫藥作為朝陽性的新興產業需要長期的培育,希望地方政府能夠從戰略發展高度重視和關心這個產業。
在演講的開始,Scott就用圖表分析了今年的投資較2013年的變化:無論是從VC資本,還是IPO情況、并購還是合資,2014年前三季度的資本活躍程度顯著高于2013年全年。
中國生命科學行業:這些年活躍的風投
ChinaBio®在中國合作的VC(風險投資)企業多達25家,其中奧博資本、凱鵬華盈等是生命領域非;钴S的資本。
從普華永道Strategy&發布的數據顯示:大概80%的是對于整體的行業和企業的進一步的發展非常樂觀,其中醫療器械企業機會最大,70%的認為醫院也有很多機會,80%以上的人認為出現更多的合作企業和戰略合作關系。
中國生命科學行業:2014年有望超過12億美金融資
事實是這樣嗎?從我們的PPT看,的確是這樣子整體的合作方式在行業當中越來越多,數字也在改變。
如果看風投方面,我們在2010年的時候,達到了最高記錄。因為后來全球金融行業有了一個崩塌,2011年達到低點。
但是之后每年大概是在10億美元左右,大家要記住全球風投現在都不是很景氣,而且很多沒有記錄在案,有的時候后來才發現我們投資了一家公司,現在成了億萬富翁。但是當初不知道是他們投資的,也就是說我們報告的數字是低于真正投資三、四倍。
但是現在2014年只過去三個季度,可能全年數字不能準確預測,但是可達到12億美元。其中有大量風險資本是投資到行業里面的數字化問題,就今年而言企業已經在網上醫療方面投入了1億多美元。也就是今年我們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超過了2012年,也就是醫療保健行業的風投投資最多。過去幾年,大概每年有8 億美元的投資進入到產業,其中有一半來到中國,這說明中國的醫療保健行業吸收風投資金是非常強勁地。
我想我們不能否認的一點是:45%的本土企業他們要加大研究開發的投資,這是一件好事。去年風投、并購有很多事情,去年IPO被停止了大概16個月。但是現在看到并購、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今年有所增加。
今年在風投、并購、合作伙伴方面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數量,因此今天我們另一個議題是:要把投資門檻抬高!
中國生命科學行業:錢都投到哪里去了?
從上圖中的不同顏色,可以知道不同行業接受投資情況:從比例來說,可以看到在過去三年當中,醫藥行業吸收的整體投資有所下降;醫療服務行業是有大大地增長;同時醫療器械公司也呈增長態。
那么問題來了:過去我們已經有360多家CRO(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現在無論是在醫療方面還是研究方面又有了進一步增加,那么我們現在到底需不需要更多服務商?
2014 年6月,BGI(華大基因)完成比較大的融資項目,共吸收了3.2億美元的投資;另外比較引人關注的是浙江的由騰訊投資7000萬美元的丁香園,目前 7000萬美元里面有2700萬美元已經在三季度的時候到達公司。或許那么在IPO上市方面,這些數字比較小,可能看不出趨勢,但是也符合了調研當中發現的一點;但是毫無疑問風投們在今年都很喜歡投資于醫療相關的服務行業。在醫藥公司的上市比較多,但是醫療機械和診斷公司有所下降。
2014 年到9月底為止,整個行業涉及67億美金的并購數額,說明了越來越多風投在我們行業當中發現整合,還有同時發現了中國企業現在非常希望將世界上先進技術引進中國,同時也將走向世界,同時美國公司也是一樣的,所以我們看到很多跨境的并購事件發生。對每一個并購規模來說,每一個都是上下波動,但是今年是最高的,平均一個大概規模是在1.23億元。就是說醫藥在并購里面比例下降,服務大大上升。
盡管我們已經有360家CRO,但是我們看到CRO開始整合:例如Pacific Biomarkers與WuXi Pharma Tech(藥明康德)在今年三月份進行了整合。同時中國涌現出規模非常非常大地私營企業,如Fosun(復星集團)與Sinopharm(國藥控股)的強強聯合。
此外,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的并購估價都非常高,三年以前很少有并購超過一億美元,但是現在很多是接近10億美元。
中國生命科學行業:多種合資模式出現
過去的合作伙伴企業基本上只包括合資企業。但是現在我們不僅僅包括合資企業,而是各種各樣,除了合資企業以外的各種合作模式。
從去年開始項目合作之多,我們認為到年底會達到去年兩倍,基本上會達到20億左右。在這個合作之間不僅是醫藥公司的合作,之后還會是診斷設備及其他服務的合作。
并且跨國公司越來越傾向于和中國公司建立合資企業:這樣一方面發揮本土企業容易拿到許可證的優勢,另外可以進行新技術的共同開發,以及分享數據等。
在這次年會的首個主題演講中,來自普華永道戰略咨詢集團合伙人Sandy Johnston攜Strategy&公司(前Booz公司)總監Simon Sun首發了其在中國生命科學行業趨勢與調研結果報告之后,ChinaBio®集團的創始人GregB.Scott作了另一個主題演講:通過投資的角度看中國生命科學行業現狀。
生命科學風險投資行業正在發生快速的改變。盡管在實驗室科學研究、疾病治療中產生了許多的新穎理念,但是如今要投資開發一個新的產品和服務正在變得越來越艱難。要將一個產品推向市場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長期的科學過程,同時還是一個千辛萬苦融資的過程。會議主辦方ChinaBio®的總裁Greg旨在通過本演講向大眾解讀中國生命科學行業的現狀。同時,他還呼吁:生物醫藥作為朝陽性的新興產業需要長期的培育,希望地方政府能夠從戰略發展高度重視和關心這個產業。
在演講的開始,Scott就用圖表分析了今年的投資較2013年的變化:無論是從VC資本,還是IPO情況、并購還是合資,2014年前三季度的資本活躍程度顯著高于2013年全年。
中國生命科學行業:這些年活躍的風投
ChinaBio®在中國合作的VC(風險投資)企業多達25家,其中奧博資本、凱鵬華盈等是生命領域非;钴S的資本。
從普華永道Strategy&發布的數據顯示:大概80%的是對于整體的行業和企業的進一步的發展非常樂觀,其中醫療器械企業機會最大,70%的認為醫院也有很多機會,80%以上的人認為出現更多的合作企業和戰略合作關系。
中國生命科學行業:2014年有望超過12億美金融資
事實是這樣嗎?從我們的PPT看,的確是這樣子整體的合作方式在行業當中越來越多,數字也在改變。
如果看風投方面,我們在2010年的時候,達到了最高記錄。因為后來全球金融行業有了一個崩塌,2011年達到低點。
但是之后每年大概是在10億美元左右,大家要記住全球風投現在都不是很景氣,而且很多沒有記錄在案,有的時候后來才發現我們投資了一家公司,現在成了億萬富翁。但是當初不知道是他們投資的,也就是說我們報告的數字是低于真正投資三、四倍。
但是現在2014年只過去三個季度,可能全年數字不能準確預測,但是可達到12億美元。其中有大量風險資本是投資到行業里面的數字化問題,就今年而言企業已經在網上醫療方面投入了1億多美元。也就是今年我們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超過了2012年,也就是醫療保健行業的風投投資最多。過去幾年,大概每年有8 億美元的投資進入到產業,其中有一半來到中國,這說明中國的醫療保健行業吸收風投資金是非常強勁地。
我想我們不能否認的一點是:45%的本土企業他們要加大研究開發的投資,這是一件好事。去年風投、并購有很多事情,去年IPO被停止了大概16個月。但是現在看到并購、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今年有所增加。
今年在風投、并購、合作伙伴方面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數量,因此今天我們另一個議題是:要把投資門檻抬高!
中國生命科學行業:錢都投到哪里去了?
從上圖中的不同顏色,可以知道不同行業接受投資情況:從比例來說,可以看到在過去三年當中,醫藥行業吸收的整體投資有所下降;醫療服務行業是有大大地增長;同時醫療器械公司也呈增長態。
那么問題來了:過去我們已經有360多家CRO(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現在無論是在醫療方面還是研究方面又有了進一步增加,那么我們現在到底需不需要更多服務商?
2014 年6月,BGI(華大基因)完成比較大的融資項目,共吸收了3.2億美元的投資;另外比較引人關注的是浙江的由騰訊投資7000萬美元的丁香園,目前 7000萬美元里面有2700萬美元已經在三季度的時候到達公司。或許那么在IPO上市方面,這些數字比較小,可能看不出趨勢,但是也符合了調研當中發現的一點;但是毫無疑問風投們在今年都很喜歡投資于醫療相關的服務行業。在醫藥公司的上市比較多,但是醫療機械和診斷公司有所下降。
2014 年到9月底為止,整個行業涉及67億美金的并購數額,說明了越來越多風投在我們行業當中發現整合,還有同時發現了中國企業現在非常希望將世界上先進技術引進中國,同時也將走向世界,同時美國公司也是一樣的,所以我們看到很多跨境的并購事件發生。對每一個并購規模來說,每一個都是上下波動,但是今年是最高的,平均一個大概規模是在1.23億元。就是說醫藥在并購里面比例下降,服務大大上升。
盡管我們已經有360家CRO,但是我們看到CRO開始整合:例如Pacific Biomarkers與WuXi Pharma Tech(藥明康德)在今年三月份進行了整合。同時中國涌現出規模非常非常大地私營企業,如Fosun(復星集團)與Sinopharm(國藥控股)的強強聯合。
此外,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的并購估價都非常高,三年以前很少有并購超過一億美元,但是現在很多是接近10億美元。
中國生命科學行業:多種合資模式出現
過去的合作伙伴企業基本上只包括合資企業。但是現在我們不僅僅包括合資企業,而是各種各樣,除了合資企業以外的各種合作模式。
從去年開始項目合作之多,我們認為到年底會達到去年兩倍,基本上會達到20億左右。在這個合作之間不僅是醫藥公司的合作,之后還會是診斷設備及其他服務的合作。
并且跨國公司越來越傾向于和中國公司建立合資企業:這樣一方面發揮本土企業容易拿到許可證的優勢,另外可以進行新技術的共同開發,以及分享數據等。
上一篇:中科院探討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