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環保部:有些地方選擇性執行環保標準
[2014/4/4]
“有的地方不但沒有環保地方標準,甚至連國家環保標準都不想執行,或者選擇性執行。” 在28日的“2014(第十二屆)水業戰略論壇”上,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司長熊躍輝說。
作為環保標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環保標準與國家環保標準互為補充。熊躍輝說,國家環保標準的制定需要照顧全國的情況,無法針對某些地方特殊、突出的環境問題,但可以通過強化地方標準來解決一些地方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
“昨天我簽了一個文,就是關于加強地方環保標準工作的指導性意見。”熊躍輝表示,要調動各省市區人民政府,通過地方標準這個平臺,去解決其所在區域內嚴重、突出的環境問題,消除這一地區的特殊污染物。
2010年,環保部修訂發布了《地方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備案管理辦法》。2013年印發的《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了國家與地方兩級環保標準協調發展的環保標準管理戰略。
環保部的一項統計顯示,2010年至今依法制定并在環保部備案的有78項地方環保標準,占到1984年首部《水污染防治法》確立地方環保標準制度以來累計總數(126項)的62%,加上一批正在抓緊修訂、將于近期發布的標準,具有強制性法律約束力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數量已經與同類國家環保標準數量基本持平。
其中,北京針對大氣污染問題制定了機動車、鍋爐、石化等污染物排放標準;上海、廣東等地理順地方環保標準管理機制并率先開展了VOC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控制標準體系建設;山東、河南等地制定實施了嚴格的區域、流域污染物排放綜合標準;天津、河北、浙江、重慶、福建等地也制定、備案了一批地方環保標準;江蘇、四川等地在標準實施情況評估等方面開展了探索。
但熊躍輝此前帶隊的調研組發現,有三分之一強的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迄今沒有一項對應的地方環保標準,“部分地區還不能依法制定、備案地方標準;部分地方標準與國家標準之間的體系協調性較差,實施困難”。
熊躍輝用了三句話來描述我國環保現狀:“不缺技術缺責任、不缺投資缺機制、不缺標準缺執行。”他說,目前我國在水、大氣等污染治理的技術準備十分充足,治污難題不在技術,而在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沒有污染治理的責任和壓力,就沒有污染治理的動力。
環保部對治污市場的調查發現,一些資本充足或技術先進的投資者或企業面對廣闊的環保市場卻無從下手,而一些應交給市場的治污設施仍被政府“把持”不放手。有些企業環保服務企業拿到項目,并不主要依靠充足的資本和技術準備,而是更多地依靠所謂的“人脈關系”。所有這些,都歸因于缺乏科學的市場運行機制。
他認為,加快制定地方環保標準是開展精細化環境管理、解決區域性和流域性環境問題的有效手段,也是引領和支撐環境管理轉型、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措施。
“通過嚴格標準,能夠壓縮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熊躍輝說,所謂“標準緊一緊,市場進一步”,標準新增或修訂能催生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他舉例說,此前水泥行業的治理標準緊一緊,水泥治污市場就多出了100億~200億元。
作為環保標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環保標準與國家環保標準互為補充。熊躍輝說,國家環保標準的制定需要照顧全國的情況,無法針對某些地方特殊、突出的環境問題,但可以通過強化地方標準來解決一些地方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
“昨天我簽了一個文,就是關于加強地方環保標準工作的指導性意見。”熊躍輝表示,要調動各省市區人民政府,通過地方標準這個平臺,去解決其所在區域內嚴重、突出的環境問題,消除這一地區的特殊污染物。
2010年,環保部修訂發布了《地方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備案管理辦法》。2013年印發的《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了國家與地方兩級環保標準協調發展的環保標準管理戰略。
環保部的一項統計顯示,2010年至今依法制定并在環保部備案的有78項地方環保標準,占到1984年首部《水污染防治法》確立地方環保標準制度以來累計總數(126項)的62%,加上一批正在抓緊修訂、將于近期發布的標準,具有強制性法律約束力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數量已經與同類國家環保標準數量基本持平。
其中,北京針對大氣污染問題制定了機動車、鍋爐、石化等污染物排放標準;上海、廣東等地理順地方環保標準管理機制并率先開展了VOC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控制標準體系建設;山東、河南等地制定實施了嚴格的區域、流域污染物排放綜合標準;天津、河北、浙江、重慶、福建等地也制定、備案了一批地方環保標準;江蘇、四川等地在標準實施情況評估等方面開展了探索。
但熊躍輝此前帶隊的調研組發現,有三分之一強的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迄今沒有一項對應的地方環保標準,“部分地區還不能依法制定、備案地方標準;部分地方標準與國家標準之間的體系協調性較差,實施困難”。
熊躍輝用了三句話來描述我國環保現狀:“不缺技術缺責任、不缺投資缺機制、不缺標準缺執行。”他說,目前我國在水、大氣等污染治理的技術準備十分充足,治污難題不在技術,而在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沒有污染治理的責任和壓力,就沒有污染治理的動力。
環保部對治污市場的調查發現,一些資本充足或技術先進的投資者或企業面對廣闊的環保市場卻無從下手,而一些應交給市場的治污設施仍被政府“把持”不放手。有些企業環保服務企業拿到項目,并不主要依靠充足的資本和技術準備,而是更多地依靠所謂的“人脈關系”。所有這些,都歸因于缺乏科學的市場運行機制。
他認為,加快制定地方環保標準是開展精細化環境管理、解決區域性和流域性環境問題的有效手段,也是引領和支撐環境管理轉型、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措施。
“通過嚴格標準,能夠壓縮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熊躍輝說,所謂“標準緊一緊,市場進一步”,標準新增或修訂能催生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他舉例說,此前水泥行業的治理標準緊一緊,水泥治污市場就多出了100億~200億元。
上一篇:進口奶粉無中文標簽不能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