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美國調整能源結構 清潔能源登主流
[2013/8/27]
美國作為一個耗能大國,在節能環保領域并非一直走在世界前列。進入新世紀以后,為了緩解對進口石油的高度依賴,美國政府開始加強節能立法,并制定相關政策。奧巴馬上臺后,把能源政策的重心轉向開發全新能源,在關注節能問題的同時還注重減少能源污染,使節能環保成為其新能源戰略中的一大亮點。
自奧巴馬政府推動其新能源戰略以來,美國的能源結構已經發生重大變化,美國進口石油比例降至50%以下,并成為石油產品凈出口國,在清潔能源投資領域躍居世界領先地位。
大投入為了清潔能源大產出
美國能源結構的變化可以說是革命性的,但走的卻不是新能源的路線,不是依靠太陽能或者風能,而是加大了傳統能源的自給率。2012年,美國重啟了封存的煤田,一年之內就向海外出口了1.65億噸煤炭,在全球煤炭貿易額中占到了18%左右的比重,在同一年美國成為成品油輸出國,每年的原油進口量回到了20年前的水平。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與美國部分允許近海原油開采和頁巖氣成功開發不無關系。目前,美國的能源自給率已經達到了80%以上,石油對外依存度更是從10年前的60%以上降到了今天的45%左右,這對一個工業化大國、消費大國而言,是很難想象的。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09年宣布,將在未來10年內投資1500億美元用于清潔能源產業,包括發展下一代生物燃料和燃料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商業規模,向智能電網過渡,并為相關公司提供稅收優惠。與此同時,奧巴馬政府還大幅增加太陽能、風能和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產量,以使美國到2012年時10%的電力源自于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這一額度將增至25%。
為了實現新能源技術的突破,奧巴馬2010年在年度國情咨文中宣布:聯邦政府打算在5年內投資7.7億美元,在36個州的大學、國家實驗室等成立46個能源前沿研究中心;3年內撥款4400萬美元,促進核能技術的升級;撥款7.9億美元,推動下一代生物燃料的發展。另外,美國政府在2012財年向能源部提供近295億美元的撥款,這分別比2011財年和2010財年高出4.2%和12%。在這些撥款中,有80億美元將用于支持風能、太陽能以及新式電池等清潔能源領域的研究。2011年,美國對清潔能源的投資為480億美元,占全球清潔能源總投資額的18.5%。據分析人士估計,聯邦政府每1美元的直接投資大約能吸引0.5美元至2美元的私人投資;每1美元的稅收優惠大約能吸引2美元至4美元的私人投資;聯邦政府提供的貸款和貸款擔保能吸引4倍至10倍的投資額。以此推算,2009年至2014年美國政府1500億美元累計投入將給清潔能源領域帶來累計3270億美元至6220億美元的總投資。
上限交易機制控制排放
美國的能源結構變動,是不是表明它在逆潮流而動,不開發新能源而專注在傳統能源上了呢?事實上恰恰相反,美國在發展新能源上還是不遺余力的,奧巴馬政府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拋出新能源方面的倡議,而且不吝嗇地進行前期投資。只不過,美國除了在新能源革命上積極充當領跑者外,更多的是降低產業能耗、發展低能耗產業,這對美國能源結構的變革起到了更大的作用。比如,美國積極發展物聯網技術,大力降低物流成本。據測算,美國物流成本在整個經濟社會運行總成本中所占比重為11%,而我國則是18%。另外,美國的傳統能源開發本身也是技術含量很高的。目前,美國整個能源消費中,近1/3的是頁巖油和頁巖氣,這主要得益于美國在水壓分裂法上的技術領先優勢和得天獨厚的地質條件。
美國政府提出以2005年為基點,到2012年減少3%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到2020年削減20%,到2030年要削減42%,到2050年削減80%。為了推動碳交易市場的建設,美國政府決定建立一個以市場為基礎的“上限交易”機制,即規定總量上限,引進市場交易機制,對所有污染額度進行拍賣,所有企業都必須通過競標獲得對其生產所致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權。污染額度拍賣所得補貼的一部分將用于支持清潔能源的發展,以及投資改善能源效率并幫助發展下一代生物燃料和清潔能源運輸工具。
不僅如此,美國還提高燃油經濟性標準,全面發展插入式混合動力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美國政府計劃自2009年起將汽車燃油經濟性標準每年提高4%,到2016年將該標準提高至35.4英里/加侖,到2025年提高至54.5英里/加侖。同時,打算投資40億美元以支持汽車制造商重組工廠、向國內汽車生產商和零件加工廠提供貸款擔保;引進新型材料,以大力發展混合動力汽車,力爭到2015年使美國的混合動力汽車銷量達到100萬輛。
此外,2011年,美國政府采用新的方法提高建筑物能效,設立國家建筑物節能目標,即在未來10年內分別將現有建筑物能效和新建筑物能效提高25%和50%,5年內將所有聯邦政府建筑能效提高40%;推動全國各地的學校設施升級,通過節能技術建設21世紀的新型學校;提高照明和家用電器產品節能標準,并對生產超級節能家用電器的制造商提供獎勵等。
80%電力將來自清潔能源
記得在危機爆發之際,很多人都預測美國會以推動新能源革命等方式來應對危機,進而帶來一場全球性的能源變革。著名的未來學者里夫金也在他提出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預言,歐洲的分布式能源將成為世界能源的主體模式,對傳統的能源體系將造成致命性的沖擊。但是今天的現實卻是,美國在新能源革命方面顯然說得多、做得少,歐洲對傳統能源的補貼依然遠遠高于對新能源的補貼。如此看來,新能源革命或者分布式能源時代的真正到來可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由于聯邦政府向一些企業投放貸款出現失誤,奧巴馬的清潔能源戰略在其第一任期遭到了某種程度的影響,相關提議在國會遭遇強大阻力,但是奧巴馬在獲得連任后,繼續為“2035年美國80%電力來自清潔能源”這一目標而努力。他今年2月在其連任之后的首次能源政策講話中,再次強調發展替代能源以及天然氣等相對清潔的化石燃料,進一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他計劃在未來十年,美國政府從企業開采石油與天然氣租金中抽出20億美元作為信托基金,用在美國的先進電動汽車電池、生物燃料與氫燃料電池的研發上。
有報告顯示,如果采取多種節能手段,美國在2030年可能實現減少耗電50%。美國能源節約經濟理事會的研究報告稱,全面落實節能政策能夠使美國在2020年之前節約1.2萬億美元。分析人士指出,圍繞新能源戰略,美國的節能環保產業將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對拉動經濟增長、帶動就業、提高美國競爭力意義重大。
美國和歐洲的例子告訴我們,推動能源革命的力量顯然不單純是個技術問題。人類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的技術很早就存在了,美國和歐洲的相關技術也已經基本成熟,但是光有了技術是遠遠不夠的,能源革命也要講“硬道理”。一個時代的開辟,一個產業的誕生,與相關的市場、資金、配套設施等因素,都有著直接的聯系。適應歷史階段、滿足市場需求、符合國家需要,這些才是能源革命能夠爆發的“硬道理”。對于中國而言,我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一下子就把傳統能源拋棄掉,轉而走上完全依賴新能源的發展道路。借鑒國外的發展經驗,我們在推動能源革命的道路上也應該遵循“硬道理”。當前更應該做的,是如何降低整個經濟對能源的過度依賴、如何提高傳統能源的利用效率、如何為新能源技術盡快走向產業化開辟新的市場空間。
自奧巴馬政府推動其新能源戰略以來,美國的能源結構已經發生重大變化,美國進口石油比例降至50%以下,并成為石油產品凈出口國,在清潔能源投資領域躍居世界領先地位。
大投入為了清潔能源大產出
美國能源結構的變化可以說是革命性的,但走的卻不是新能源的路線,不是依靠太陽能或者風能,而是加大了傳統能源的自給率。2012年,美國重啟了封存的煤田,一年之內就向海外出口了1.65億噸煤炭,在全球煤炭貿易額中占到了18%左右的比重,在同一年美國成為成品油輸出國,每年的原油進口量回到了20年前的水平。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與美國部分允許近海原油開采和頁巖氣成功開發不無關系。目前,美國的能源自給率已經達到了80%以上,石油對外依存度更是從10年前的60%以上降到了今天的45%左右,這對一個工業化大國、消費大國而言,是很難想象的。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09年宣布,將在未來10年內投資1500億美元用于清潔能源產業,包括發展下一代生物燃料和燃料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商業規模,向智能電網過渡,并為相關公司提供稅收優惠。與此同時,奧巴馬政府還大幅增加太陽能、風能和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產量,以使美國到2012年時10%的電力源自于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這一額度將增至25%。
為了實現新能源技術的突破,奧巴馬2010年在年度國情咨文中宣布:聯邦政府打算在5年內投資7.7億美元,在36個州的大學、國家實驗室等成立46個能源前沿研究中心;3年內撥款4400萬美元,促進核能技術的升級;撥款7.9億美元,推動下一代生物燃料的發展。另外,美國政府在2012財年向能源部提供近295億美元的撥款,這分別比2011財年和2010財年高出4.2%和12%。在這些撥款中,有80億美元將用于支持風能、太陽能以及新式電池等清潔能源領域的研究。2011年,美國對清潔能源的投資為480億美元,占全球清潔能源總投資額的18.5%。據分析人士估計,聯邦政府每1美元的直接投資大約能吸引0.5美元至2美元的私人投資;每1美元的稅收優惠大約能吸引2美元至4美元的私人投資;聯邦政府提供的貸款和貸款擔保能吸引4倍至10倍的投資額。以此推算,2009年至2014年美國政府1500億美元累計投入將給清潔能源領域帶來累計3270億美元至6220億美元的總投資。
上限交易機制控制排放
美國的能源結構變動,是不是表明它在逆潮流而動,不開發新能源而專注在傳統能源上了呢?事實上恰恰相反,美國在發展新能源上還是不遺余力的,奧巴馬政府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拋出新能源方面的倡議,而且不吝嗇地進行前期投資。只不過,美國除了在新能源革命上積極充當領跑者外,更多的是降低產業能耗、發展低能耗產業,這對美國能源結構的變革起到了更大的作用。比如,美國積極發展物聯網技術,大力降低物流成本。據測算,美國物流成本在整個經濟社會運行總成本中所占比重為11%,而我國則是18%。另外,美國的傳統能源開發本身也是技術含量很高的。目前,美國整個能源消費中,近1/3的是頁巖油和頁巖氣,這主要得益于美國在水壓分裂法上的技術領先優勢和得天獨厚的地質條件。
美國政府提出以2005年為基點,到2012年減少3%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到2020年削減20%,到2030年要削減42%,到2050年削減80%。為了推動碳交易市場的建設,美國政府決定建立一個以市場為基礎的“上限交易”機制,即規定總量上限,引進市場交易機制,對所有污染額度進行拍賣,所有企業都必須通過競標獲得對其生產所致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權。污染額度拍賣所得補貼的一部分將用于支持清潔能源的發展,以及投資改善能源效率并幫助發展下一代生物燃料和清潔能源運輸工具。
不僅如此,美國還提高燃油經濟性標準,全面發展插入式混合動力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美國政府計劃自2009年起將汽車燃油經濟性標準每年提高4%,到2016年將該標準提高至35.4英里/加侖,到2025年提高至54.5英里/加侖。同時,打算投資40億美元以支持汽車制造商重組工廠、向國內汽車生產商和零件加工廠提供貸款擔保;引進新型材料,以大力發展混合動力汽車,力爭到2015年使美國的混合動力汽車銷量達到100萬輛。
此外,2011年,美國政府采用新的方法提高建筑物能效,設立國家建筑物節能目標,即在未來10年內分別將現有建筑物能效和新建筑物能效提高25%和50%,5年內將所有聯邦政府建筑能效提高40%;推動全國各地的學校設施升級,通過節能技術建設21世紀的新型學校;提高照明和家用電器產品節能標準,并對生產超級節能家用電器的制造商提供獎勵等。
80%電力將來自清潔能源
記得在危機爆發之際,很多人都預測美國會以推動新能源革命等方式來應對危機,進而帶來一場全球性的能源變革。著名的未來學者里夫金也在他提出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預言,歐洲的分布式能源將成為世界能源的主體模式,對傳統的能源體系將造成致命性的沖擊。但是今天的現實卻是,美國在新能源革命方面顯然說得多、做得少,歐洲對傳統能源的補貼依然遠遠高于對新能源的補貼。如此看來,新能源革命或者分布式能源時代的真正到來可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由于聯邦政府向一些企業投放貸款出現失誤,奧巴馬的清潔能源戰略在其第一任期遭到了某種程度的影響,相關提議在國會遭遇強大阻力,但是奧巴馬在獲得連任后,繼續為“2035年美國80%電力來自清潔能源”這一目標而努力。他今年2月在其連任之后的首次能源政策講話中,再次強調發展替代能源以及天然氣等相對清潔的化石燃料,進一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他計劃在未來十年,美國政府從企業開采石油與天然氣租金中抽出20億美元作為信托基金,用在美國的先進電動汽車電池、生物燃料與氫燃料電池的研發上。
有報告顯示,如果采取多種節能手段,美國在2030年可能實現減少耗電50%。美國能源節約經濟理事會的研究報告稱,全面落實節能政策能夠使美國在2020年之前節約1.2萬億美元。分析人士指出,圍繞新能源戰略,美國的節能環保產業將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對拉動經濟增長、帶動就業、提高美國競爭力意義重大。
美國和歐洲的例子告訴我們,推動能源革命的力量顯然不單純是個技術問題。人類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的技術很早就存在了,美國和歐洲的相關技術也已經基本成熟,但是光有了技術是遠遠不夠的,能源革命也要講“硬道理”。一個時代的開辟,一個產業的誕生,與相關的市場、資金、配套設施等因素,都有著直接的聯系。適應歷史階段、滿足市場需求、符合國家需要,這些才是能源革命能夠爆發的“硬道理”。對于中國而言,我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一下子就把傳統能源拋棄掉,轉而走上完全依賴新能源的發展道路。借鑒國外的發展經驗,我們在推動能源革命的道路上也應該遵循“硬道理”。當前更應該做的,是如何降低整個經濟對能源的過度依賴、如何提高傳統能源的利用效率、如何為新能源技術盡快走向產業化開辟新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