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衛生部公布303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2013/7/12]
食品添加劑、食品產品、食品檢測方法、衛生規范等現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質量標準、食品衛生標準及行業標準中強制性內容的梳理、認定工作已啟動,今后“標準一大堆,不知用哪個”現象將不存在。
不斷完善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
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總體要求,國家衛生計生委在食品安全工作中負責組織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依法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標準,負責食品、食品添加劑及相關產品新原料、新品種的安全性審查,參與擬訂食品安全檢驗機構資質認定的條件和檢驗規范。我委不斷加強食品安全工作,著力加快食品標準清理整合,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實施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建立覆蓋全國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為食品安全風險管理做好技術支撐。目前,食品安全標準、風險監測和評估管理制度機制不斷健全,體系逐步完善,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取得了積極成效。
制定公布303不食品安全標準
國家衛生計生委不斷加強食品安全標準工作,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初見成效,主要進展有:一是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制度,公布實施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備案管理辦法。組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由食品污染物、微生物、食品添加劑、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等10個專業分委員會,共350多位醫學、農業、食品、營養等方面權威專家組成,負責標準審查工作;二是制定公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十二五”規劃》和《食品標準清理工作方案》,科學規劃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重點工作和現行食品標準清理任務,指導“十二五”期間的食品安全標準工作。三是成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為制定完善標準提供科學依據;四是制定公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截至目前,制定公布了乳品安全標準、真菌毒素、農獸藥殘留、食品添加劑和營養強化劑使用、預包裝食品標簽和營養標簽通則等303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覆蓋了6000余項食品安全指標。五是開展標準宣傳解讀和跟蹤評價。在委網站主動公開標準文本,便于各方下載和查詢。通過印發文件、制訂標準問答、召開座談會和新聞發布會、舉辦培訓班、在線問答等方式,向公眾科學介紹食品安全標準制定公布情況。結合全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工作,組織開展標準跟蹤評價,了解食品安全標準執行情況。六是積極開展食品標準的國際交流。連續7年擔任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和農藥殘留法典委員會的主持國,2011年當選并在今年連任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亞洲地區執委。通過這些有利條件,加強對國際食品標準的跟蹤研究,促進我國食品標準與國際標準同步發展。
清理近5000項食品安全標準
食品安全法公布實施以來,衛計委已完成乳品標準清理整合工作,對食品污染物、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劑、食品標簽等標準進行清理,公布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基礎標準。
“我國目前有食品標準5000余項,但標準數量多并不一定是好事,可能會帶來兩個問題,一是重復交叉和矛盾,二是過度管理。標準的重復交叉和矛盾會對標準的使用帶來很大的不便,不僅讓生產者無法找到應當遵循的標準,還會在監管中出現‘標準一大堆,不知用哪個’的現象。甚至有時候還會讓不法分子鉆空子,導致市場上產品魚龍混雜的局面。”食品風險評估中心主任助理、食品標準清理技術組組長王竹天研究員在日前舉行的食品安全宣傳周媒體開放日活動中表示。
目前,來自多部門、多領域的148名專家組成的食品標準清理專家技術組,已全面啟動對食品添加劑、食品產品、食品檢測方法、衛生規范等現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質量標準、食品衛生標準及行業標準中強制性內容的梳理、認定工作,清理工作進展可以在國家食品評估中心網站上看到。
為做好標準清理工作,我委組建了食品標準清理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技術組,領導小組組長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陳嘯宏同志擔任。專家技術組由140余位來自農業、質檢、衛生、商務等相關部門和科研院校、行業協會的相關領域權威專家組成,分為食品產品組、理化檢驗方法組、微生物檢驗方法組、毒理學評價程序組、特殊膳食類食品組、食品添加劑組、食品相關產品組和生產經營規范組8個組開展工作。專家技術組組長由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王竹天研究員擔任。
本次清理工作的特點:一是體現依法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原則,落實法律法規要求,確保標準體系涵蓋與健康密切相關的食品安全要求;二是堅持保護公眾健康的原則,食品安全標準要以保護公眾健康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風險評估為依據;三是堅持以我國國情、產業發展和食品安全監管實際需要為基礎,分析比對現行各項標準,科學合理設置食品安全標準框架體系;四是注重食品安全標準整體建設,確保產品標準與基礎標準相協調,檢測方法標準與限量標準相協調,著力提高產品標準的覆蓋面和通用性;五是堅持公開透明的原則,注重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拓寬征求意見的范圍和方式,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積極參與,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食品標準清理工作是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將現行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和有關食品的行業標準中強制執行的標準予以整合,建立唯一強制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食品標準清理整合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內容將獲得必要的補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范圍之外的內容將全部轉為推薦性,由各歸口部門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進行調整,調整后國家標準這一層級將不再出現標準的重復交叉和矛盾。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完善還將影響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調整以及將來地方標準的制修訂方向。
目前,專家技術組已經召開43次標準清理工作會議,完成了食品毒理學評價程序、特殊膳食食品標準的清理任務,將于近期向公眾公開征求意見。其他食品標準已基本完成清理任務,將分批征求意見。
不斷完善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
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總體要求,國家衛生計生委在食品安全工作中負責組織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依法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標準,負責食品、食品添加劑及相關產品新原料、新品種的安全性審查,參與擬訂食品安全檢驗機構資質認定的條件和檢驗規范。我委不斷加強食品安全工作,著力加快食品標準清理整合,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實施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建立覆蓋全國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為食品安全風險管理做好技術支撐。目前,食品安全標準、風險監測和評估管理制度機制不斷健全,體系逐步完善,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取得了積極成效。
制定公布303不食品安全標準
國家衛生計生委不斷加強食品安全標準工作,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初見成效,主要進展有:一是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制度,公布實施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備案管理辦法。組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由食品污染物、微生物、食品添加劑、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等10個專業分委員會,共350多位醫學、農業、食品、營養等方面權威專家組成,負責標準審查工作;二是制定公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十二五”規劃》和《食品標準清理工作方案》,科學規劃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重點工作和現行食品標準清理任務,指導“十二五”期間的食品安全標準工作。三是成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為制定完善標準提供科學依據;四是制定公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截至目前,制定公布了乳品安全標準、真菌毒素、農獸藥殘留、食品添加劑和營養強化劑使用、預包裝食品標簽和營養標簽通則等303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覆蓋了6000余項食品安全指標。五是開展標準宣傳解讀和跟蹤評價。在委網站主動公開標準文本,便于各方下載和查詢。通過印發文件、制訂標準問答、召開座談會和新聞發布會、舉辦培訓班、在線問答等方式,向公眾科學介紹食品安全標準制定公布情況。結合全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工作,組織開展標準跟蹤評價,了解食品安全標準執行情況。六是積極開展食品標準的國際交流。連續7年擔任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和農藥殘留法典委員會的主持國,2011年當選并在今年連任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亞洲地區執委。通過這些有利條件,加強對國際食品標準的跟蹤研究,促進我國食品標準與國際標準同步發展。
清理近5000項食品安全標準
食品安全法公布實施以來,衛計委已完成乳品標準清理整合工作,對食品污染物、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劑、食品標簽等標準進行清理,公布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基礎標準。
“我國目前有食品標準5000余項,但標準數量多并不一定是好事,可能會帶來兩個問題,一是重復交叉和矛盾,二是過度管理。標準的重復交叉和矛盾會對標準的使用帶來很大的不便,不僅讓生產者無法找到應當遵循的標準,還會在監管中出現‘標準一大堆,不知用哪個’的現象。甚至有時候還會讓不法分子鉆空子,導致市場上產品魚龍混雜的局面。”食品風險評估中心主任助理、食品標準清理技術組組長王竹天研究員在日前舉行的食品安全宣傳周媒體開放日活動中表示。
目前,來自多部門、多領域的148名專家組成的食品標準清理專家技術組,已全面啟動對食品添加劑、食品產品、食品檢測方法、衛生規范等現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質量標準、食品衛生標準及行業標準中強制性內容的梳理、認定工作,清理工作進展可以在國家食品評估中心網站上看到。
為做好標準清理工作,我委組建了食品標準清理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技術組,領導小組組長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陳嘯宏同志擔任。專家技術組由140余位來自農業、質檢、衛生、商務等相關部門和科研院校、行業協會的相關領域權威專家組成,分為食品產品組、理化檢驗方法組、微生物檢驗方法組、毒理學評價程序組、特殊膳食類食品組、食品添加劑組、食品相關產品組和生產經營規范組8個組開展工作。專家技術組組長由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王竹天研究員擔任。
本次清理工作的特點:一是體現依法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原則,落實法律法規要求,確保標準體系涵蓋與健康密切相關的食品安全要求;二是堅持保護公眾健康的原則,食品安全標準要以保護公眾健康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風險評估為依據;三是堅持以我國國情、產業發展和食品安全監管實際需要為基礎,分析比對現行各項標準,科學合理設置食品安全標準框架體系;四是注重食品安全標準整體建設,確保產品標準與基礎標準相協調,檢測方法標準與限量標準相協調,著力提高產品標準的覆蓋面和通用性;五是堅持公開透明的原則,注重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拓寬征求意見的范圍和方式,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積極參與,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食品標準清理工作是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將現行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和有關食品的行業標準中強制執行的標準予以整合,建立唯一強制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食品標準清理整合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內容將獲得必要的補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范圍之外的內容將全部轉為推薦性,由各歸口部門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進行調整,調整后國家標準這一層級將不再出現標準的重復交叉和矛盾。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完善還將影響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調整以及將來地方標準的制修訂方向。
目前,專家技術組已經召開43次標準清理工作會議,完成了食品毒理學評價程序、特殊膳食食品標準的清理任務,將于近期向公眾公開征求意見。其他食品標準已基本完成清理任務,將分批征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