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
- 提供實驗環(huán)境的設備
- 分離樣品并處理設備
- 對樣品前處理的設備
- 處理實驗器材的設備
- 保存實驗樣品用設備
- 計量儀器
- 培養(yǎng)孵育設備
- 基礎通用設備
- 通用分析儀器
- 樣品結果分析
- 1. CO2培養(yǎng)箱
- 2. 動物細胞培養(yǎng)罐
- 3. 封口用
- 4. 發(fā)芽箱
- 5. 孵育器
- 6. 發(fā)酵罐
- 7. 恒溫槽、低溫槽
- 8. 恒溫恒濕
- 9. 培養(yǎng)箱
- 10. 培養(yǎng)架
- 11. 人工氣候箱
- 12. 水浴、油浴、金屬浴
- 13. 搖床
- 14. 厭氧微需氧細胞培養(yǎng)設備
- 1. 邊臺
- 2. 刨冰機
- 3. 電熱板
- 4. 輻射檢測
- 5. 干燥箱
- 6. 瓶口分配器
- 7. 水質(zhì)分析類
- 8. 水質(zhì)采樣器
- 9. 實驗臺
- 10. 溫、濕、氣壓、風速、聲音、粉塵類
- 11. 穩(wěn)壓電源(UPS)
- 12. 文件柜
- 13. 移液器
- 14. 制造水、純水、超純水設備
- 15. 制冰機
- 16. 中央臺
- 17. 真空干燥箱
- 1. 比色計
- 2. 測厚儀
- 3. 光度計
- 4. 光譜儀
- 5. 光化學反應儀
- 6. 電參數(shù)分析儀
- 7. 檢驗分析類儀器
- 8. 瀝青檢測
- 9. 酶標儀洗板機
- 10. 凝膠凈化系統(tǒng)
- 11. 氣質(zhì)聯(lián)用儀
- 12. 氣體發(fā)生裝置
- 13. 水份測定儀
- 14. 色譜類
- 15. 水質(zhì)分析、電化學儀
- 16. 石油、化工產(chǎn)品分析儀
- 17. 實驗室管理軟件
- 18. 同位素檢測
- 19. 透視設備
- 20. 旋光儀
- 21. 濁度計
- 22. 折光儀
- 顯微鏡
- 電化學分析類
- 其他
- 1. 電源
- 2. 光照組培架
- 3. 戶外檢測儀器
- 4. 戶外分析儀器
- 5. IVF工作站配套儀器
- 6. 空氣探測儀器
- 7. 科研氣象站
- 8. 空調(diào)
- 9. 冷卻器
- 10. 配件
- 11. 其他
- 12. 溶液
- 13. 軟件
- 14. 水質(zhì)分析、電化學儀
- 15. 實驗室系統(tǒng)
- 16. 試劑
- 17. 現(xiàn)場儀表
按專業(yè)實驗室分-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細胞分析儀
- 2. 細胞培養(yǎng)用品
- 3. 細胞融合、雜交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動物呼吸機
- 2. 動物固定器
- 3. 仿生消化系統(tǒng)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tǒng)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zhì)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nóng)產(chǎn)品質(zhì)量監(jiān)測
- 1. 臭氧濃度分析儀
- 2. 電化學分析
- 3. 煤質(zhì)分析儀系列
- 4. 石油儀器
- 5. 成分分析儀
- 6. 植物分析儀系統(tǒng)
- 水產(chǎn)品質(zhì)量安全
- 水產(chǎn)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計數(shù)儀
- 2. 水產(chǎn)品質(zhì)安監(jiān)測
- 3. 水產(chǎn)品檢測試紙
- 4. 水產(chǎn)品檢測藥品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jiān)測
-
暫無數(shù)據(jù),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shù)據(jù),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shù)據(jù),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shù)據(jù),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shù)據(jù),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shù)據(jù),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yè)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huán)境監(jiān)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研究揭示H7N9病毒更易感染人 全球流行性可能極大
[2013/7/10]
國家流感中心稱H7N9秋冬會卷土重來
今年春天出現(xiàn)的H7N9禽流感,被稱為“在中國來去匆匆”。其實,與其說是“來去匆匆”,還不如說是來無蹤去無影,因為,“這個新型重配病毒有很多謎我們還沒有解開”。鑒此,所謂的“疫情擴散態(tài)勢得到控制,防控工作初見成效”,也只是H7N9禽流感在入夏后“去也匆匆”時的自說自話。然而,全國H7N9禽流感應急響應已全部終止。
這似乎已經(jīng)解除了H7N9禽流感來襲的警報,人們也因此松了一口氣。其實不然,也許,H7N9禽流感病毒正在“避暑”。國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躍龍認為:H7N9今年秋冬會卷土重來,他堅信,H7N9禽流感病毒依然在禽間無癥狀流行。
這足以讓人們在這個炎熱的酷夏倒吸一口涼氣。本來至少可以認為,春末夏初H7N9禽流感疫情趨緩,與相關的應對措施有關,現(xiàn)在看來,所有的應對措施,除了隔離和控制傳染途徑外,幾乎沒有主動的防治手段;而“H7N9今年秋冬會卷土重來”的預言,更說明了目前的“太平”,只是氣候的原因。
夏天已經(jīng)到了,秋天還會遠嗎?當人們剛從“談禽色變”的春天走來,慶幸于“全國H7N9禽流感應急響應已全部終止”的樂觀局面中,《自然》雜志卻給出了“H7N9禽流感病毒對人類仍然是重大威脅”的警告,而且這個今年春天“在中國來去匆匆”的“不速之客”,“今年秋冬會卷土重來”。
研究揭示H7N9病毒更易感染人
大量生物特征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對人類已構成重大威脅。最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躍龍所帶領的團隊對H7N9的生物學特點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7月4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這些研究成果進一步說明H7N9病毒對人類健康可能產(chǎn)生的威脅,以及對該病毒進一步開展研究,加強對病毒流行和變異的監(jiān)測是十分必要的。”舒躍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2013年3月,一種新型重配的H7N9禽流感病毒在我國長三角地區(qū)被首先發(fā)現(xiàn),截至7月1日,共造成132人感染,其中死亡39例。對于一種新發(fā)病原,很多科學問題還亟須回答,例如該病毒到底是如何起源的、為什么會感染人、能不能造成流感大流行等。
舒躍龍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該新型禽流感病毒能識別α2,3糖苷鍵連接的唾液酸受體(禽流感病毒受體)和α2,6糖苷鍵連接的唾液酸受體(人流感病毒受體)。從而導致該病毒較H5N1禽流感病毒更容易感染人。并且該病毒可以在人的氣管和肺組織有效復制,但在肺部組織的復制效率遠高于氣管組織。“這種復制效率的差異可能是目前該病毒不能造成有效人際傳播的原因。”舒躍龍說。
研究顯示,受H7N9感染的患者會出現(xiàn)異常高的炎癥和免疫細胞水平。這個俗稱“細胞因子風暴”的現(xiàn)象,可能是導致病情加劇的真正元兇。另外,針對H7N9禽流感病毒人群沒有交叉免疫抗體,及由此導致的普遍易感性,舒躍龍指出:“目前的季節(jié)性流感疫苗不能提供對該病毒的保護,因此對該病毒開展疫苗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外媒:報告稱H7N9全球流行可能性超H5N1
外媒稱,2013年在中國造成130多人患病、30多人喪生的H7N9禽流感發(fā)生全球大流行的可能性超過可怕的H5N1禽流感。據(jù)美國科學新聞網(wǎng)站7月3日報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舒躍龍及其同事在7月3日一期的英國《自然》周刊上報告說,H7N9的新型禽流感病毒牢牢依附在覆蓋在禽鳥細胞的糖上——它也能同覆蓋在人體細胞上的糖相依附。研究小組報告說,這或許使這種病毒能夠相對容易地從禽鳥傳給人類。
相比之下,H5N1病毒只依附在禽鳥細胞的糖上,尚不具備易于在人類中傳播的能力。報道稱,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H7N9在肺細胞上長得尤其好。這一發(fā)現(xiàn)有助于解釋為何感染H7N9的患者通常發(fā)生重癥肺炎。但該病毒不能很好地依附在氣管上,這或許限制了H7N9通過咳嗽和打噴嚏在人群中傳播的能力。
法新社7月3日稱,該研究顯示,H7N9禽流感病毒對人類來說是致命的,因為它在肺部深處復制,能引發(fā)人體免疫系統(tǒng)作出危險的反應。該研究說,很可能任何人對H7N9都不具有預存免疫性,所謂的季節(jié)性疫苗不能預防H7N9。這證實了許多病毒學家的懷疑。
該研究還稱,雖然實驗室化驗結果顯示主要的抗流感藥物是有效的,但研究人員擔心,該病毒可能發(fā)生基因突變,削弱藥物的效力。報道指出,中國疾控中心發(fā)表在英國《自然》周刊上的這項研究結果深入研究了2013年2月在中國出現(xiàn)的這種病毒的遺傳密碼。
研究顯示,H7N9引發(fā)免疫系統(tǒng)作出一種不受控制的反應,從而使病情變得更糟。這種“細胞激素風暴”能造成炎癥、組織損傷和肺積水。研究人員采集了3至5歲兒童、18至59歲成人和60歲以上老人的血樣,將其暴露于該病毒之下。
90份血樣沒有出現(xiàn)抗體反應。抗體是免疫系統(tǒng)的前線衛(wèi)士,能識別入侵者。這項研究稱,另一套化驗結果發(fā)現(xiàn),達菲和瑞樂沙這兩種主要的抗重型流感藥物仍然對H7N9有效。但它也指出,有兩名患者體內(nèi)的病毒顯示出對這兩種藥物有突變耐藥性的跡象。這份研究報告說,“第一輪流行已經(jīng)平息”,但仍存在強大的威脅。
今年春天出現(xiàn)的H7N9禽流感,被稱為“在中國來去匆匆”。其實,與其說是“來去匆匆”,還不如說是來無蹤去無影,因為,“這個新型重配病毒有很多謎我們還沒有解開”。鑒此,所謂的“疫情擴散態(tài)勢得到控制,防控工作初見成效”,也只是H7N9禽流感在入夏后“去也匆匆”時的自說自話。然而,全國H7N9禽流感應急響應已全部終止。
這似乎已經(jīng)解除了H7N9禽流感來襲的警報,人們也因此松了一口氣。其實不然,也許,H7N9禽流感病毒正在“避暑”。國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躍龍認為:H7N9今年秋冬會卷土重來,他堅信,H7N9禽流感病毒依然在禽間無癥狀流行。
這足以讓人們在這個炎熱的酷夏倒吸一口涼氣。本來至少可以認為,春末夏初H7N9禽流感疫情趨緩,與相關的應對措施有關,現(xiàn)在看來,所有的應對措施,除了隔離和控制傳染途徑外,幾乎沒有主動的防治手段;而“H7N9今年秋冬會卷土重來”的預言,更說明了目前的“太平”,只是氣候的原因。
夏天已經(jīng)到了,秋天還會遠嗎?當人們剛從“談禽色變”的春天走來,慶幸于“全國H7N9禽流感應急響應已全部終止”的樂觀局面中,《自然》雜志卻給出了“H7N9禽流感病毒對人類仍然是重大威脅”的警告,而且這個今年春天“在中國來去匆匆”的“不速之客”,“今年秋冬會卷土重來”。
研究揭示H7N9病毒更易感染人
大量生物特征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對人類已構成重大威脅。最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躍龍所帶領的團隊對H7N9的生物學特點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7月4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這些研究成果進一步說明H7N9病毒對人類健康可能產(chǎn)生的威脅,以及對該病毒進一步開展研究,加強對病毒流行和變異的監(jiān)測是十分必要的。”舒躍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2013年3月,一種新型重配的H7N9禽流感病毒在我國長三角地區(qū)被首先發(fā)現(xiàn),截至7月1日,共造成132人感染,其中死亡39例。對于一種新發(fā)病原,很多科學問題還亟須回答,例如該病毒到底是如何起源的、為什么會感染人、能不能造成流感大流行等。
舒躍龍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該新型禽流感病毒能識別α2,3糖苷鍵連接的唾液酸受體(禽流感病毒受體)和α2,6糖苷鍵連接的唾液酸受體(人流感病毒受體)。從而導致該病毒較H5N1禽流感病毒更容易感染人。并且該病毒可以在人的氣管和肺組織有效復制,但在肺部組織的復制效率遠高于氣管組織。“這種復制效率的差異可能是目前該病毒不能造成有效人際傳播的原因。”舒躍龍說。
研究顯示,受H7N9感染的患者會出現(xiàn)異常高的炎癥和免疫細胞水平。這個俗稱“細胞因子風暴”的現(xiàn)象,可能是導致病情加劇的真正元兇。另外,針對H7N9禽流感病毒人群沒有交叉免疫抗體,及由此導致的普遍易感性,舒躍龍指出:“目前的季節(jié)性流感疫苗不能提供對該病毒的保護,因此對該病毒開展疫苗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外媒:報告稱H7N9全球流行可能性超H5N1
外媒稱,2013年在中國造成130多人患病、30多人喪生的H7N9禽流感發(fā)生全球大流行的可能性超過可怕的H5N1禽流感。據(jù)美國科學新聞網(wǎng)站7月3日報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舒躍龍及其同事在7月3日一期的英國《自然》周刊上報告說,H7N9的新型禽流感病毒牢牢依附在覆蓋在禽鳥細胞的糖上——它也能同覆蓋在人體細胞上的糖相依附。研究小組報告說,這或許使這種病毒能夠相對容易地從禽鳥傳給人類。
相比之下,H5N1病毒只依附在禽鳥細胞的糖上,尚不具備易于在人類中傳播的能力。報道稱,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H7N9在肺細胞上長得尤其好。這一發(fā)現(xiàn)有助于解釋為何感染H7N9的患者通常發(fā)生重癥肺炎。但該病毒不能很好地依附在氣管上,這或許限制了H7N9通過咳嗽和打噴嚏在人群中傳播的能力。
法新社7月3日稱,該研究顯示,H7N9禽流感病毒對人類來說是致命的,因為它在肺部深處復制,能引發(fā)人體免疫系統(tǒng)作出危險的反應。該研究說,很可能任何人對H7N9都不具有預存免疫性,所謂的季節(jié)性疫苗不能預防H7N9。這證實了許多病毒學家的懷疑。
該研究還稱,雖然實驗室化驗結果顯示主要的抗流感藥物是有效的,但研究人員擔心,該病毒可能發(fā)生基因突變,削弱藥物的效力。報道指出,中國疾控中心發(fā)表在英國《自然》周刊上的這項研究結果深入研究了2013年2月在中國出現(xiàn)的這種病毒的遺傳密碼。
研究顯示,H7N9引發(fā)免疫系統(tǒng)作出一種不受控制的反應,從而使病情變得更糟。這種“細胞激素風暴”能造成炎癥、組織損傷和肺積水。研究人員采集了3至5歲兒童、18至59歲成人和60歲以上老人的血樣,將其暴露于該病毒之下。
90份血樣沒有出現(xiàn)抗體反應。抗體是免疫系統(tǒng)的前線衛(wèi)士,能識別入侵者。這項研究稱,另一套化驗結果發(fā)現(xiàn),達菲和瑞樂沙這兩種主要的抗重型流感藥物仍然對H7N9有效。但它也指出,有兩名患者體內(nèi)的病毒顯示出對這兩種藥物有突變耐藥性的跡象。這份研究報告說,“第一輪流行已經(jīng)平息”,但仍存在強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