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超七成中藥檢出農殘 檢測標準缺位
[2013/6/27]
超七成樣品檢出農藥殘留
綠色和平于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在北京、昆明、杭州、天津、香港等九座城市購買了65個常用中藥材作為樣品,其中包括三七、金銀花、枸杞、當歸、白術等,涉及包括同仁堂、云南白藥、胡慶余堂、特安吶、九芝堂、天士力、采芝林、宏濟堂、張仲景九個品牌的中藥店,隨后送往具有資質的獨立第三方實驗室進行了農藥殘留檢測。
檢測結果顯示,在65個樣品中多達48個含有農藥殘留,占全部樣品數的70%。32個樣品都含有三種或以上農藥殘留,其中同仁堂、特安吶的三七花和三七粉,以及張仲景、云南白藥和同仁堂的貢菊上均發現了超過25種農藥殘留。全部九個品牌的26個樣品中發現了甲拌磷和克百威等六種禁止在中藥材上使用的農藥。與歐盟的農藥最大殘留標準相比,同仁堂三七花中檢出的甲基硫菌靈超標500倍,云南白藥金銀花也超標100余倍。
據綠色和平組織介紹,上述檢測結果由第三方權威機構做出,但由于雙方簽署了保密協議,綠色和平未透露具體機構名稱。
報道指出,服用這些含有農藥殘留的中藥材的主要風險之一是有毒物質會長期在人體中逐漸積累,從而導致認知障礙、荷爾蒙分泌失調和不孕不育等病癥。
中藥材農殘檢測標準缺位
據了解,目前國家藥典中只對甘草和黃芪兩種中藥材的農藥殘留進行檢查的規定,且檢查的種類只有六六六、滴滴涕和五氯硝基苯三種。大量在生產環節使用的農藥都未收錄其中。去年10月份,國家藥典委員會對農藥殘留限量標準進行征求意見,只是增加對人參、西洋參藥材和飲片的農藥殘留檢測項目。
由于藥材需求越來越大,很多藥材都在尋找人工種植的途徑,農藥殘留問題也開始凸顯起來。出口的中藥材如果有農藥殘留或者激素,國外根本不要,而國內由于重視不到位,監管并不嚴格。不過,段華表示,目前中藥材仍然是以野生為主,農殘的問題應該不是特別嚴重。
GAP規范迷失
與眾多知名企業不同,特安吶的三七種植基地為國家認證的GAP基地,被爆出高毒農藥殘留的確令人費解。
GAP是良好農業規范的縮寫,對農藥使用在內的中藥材生產各個環節有著近乎苛刻的規范。同藥品GMP規范一樣,GAP在中藥質量體系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一般企業的藥材可能是從農戶手里收來的,缺乏監管情有可原。但GAP基地的所有農藥應該是生產企業負責提供的,特安吶等企業如果也出現問題,那就說不過去了。”上述人士表示。
國家藥監總局至今共批準21批、99個GAP認證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如同仁堂在浙江淳安的山茱萸基地、山西陵川的黨參基地,云南白藥在云南文山的三七基地等。GAP被認為是從源頭保證中藥質量的重要的手段,胡慶余堂等更多的企業只是“按照GAP標準”組織種植,并未獲得國家認證。
GAP基地管理嚴格,產品成本較高,因此其產出的中草藥大多數為企業自用,生產高品質的中藥或飲片。國內目前只有少部分藥材來自于GAP基地。如山藥,全國GAP基地的產量只有幾百噸,而總需求量卻為1萬噸。
上述人士分析:“特安吶被查出問題的原因有二,可能是機構抽檢的三七產品并非產自GAP基地;否則就是GAP基地疏于管理,造成農藥濫用。”
醫院無力測中藥材農殘
知名中藥企業銷售的中藥飲片檢出農殘超標,醫院的中藥材是否有通過農殘檢測關呢?據市中醫院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院的中藥飲片有500多個品種,每天進出的量約有5-6噸,去年全年銷售量為1200噸,但這些中藥飲片都無法進行農殘檢測。
據該負責人介紹,該院的中藥飲片多來自中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安徽亳州。根據市場需求和價格,由醫院制定采購計劃,經銷公司再從中藥飲片廠購進。該負責人認為,中藥材農殘超標主要出在生產環節,中藥材種植和蔬菜種植一樣,為避免蟲害,也可能過量加藥,造成農藥殘留超標。
“從中藥材原料產地,到飲片廠,再到經銷公司,都沒有要求提供中藥飲片的農殘的檢測報告,醫院每天中藥飲片進出量這么大,如果自己做檢測,完全沒法正常運作。”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就中藥材的農殘問題,該院曾與我市藥監部門召開過研討會,希望有關部門能從源頭抓起,在中藥飲片的原料生產環節控制好農殘。目前我市藥監部門可就中藥材的農殘量進行檢測,但檢測時間需要半個月到1個月,一個品種的檢測費用需5000-6000元。
相關標準已經在制定中
鑒于《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試行)》已明文規定,藥材包裝前,企業質量檢驗部門應對每批藥材進行農藥殘留檢驗。上述被環保部否認組織的調查報告,在外界看來,一定程度上還是令GAP的實際規范作用受到質疑。
不過,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賈海彬昨日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則指像蔬菜一樣,目前國內的中藥材很多源自農戶,指望通過GAP來確保農藥完全無殘留在現階段還是有一定難度。“比如,一塊地之前種其他作物時打了農藥,種了藥材后,還是會有農藥殘留。目前比較可行的是,在投料環節通過設置標準提高門檻,而目前相關標準已由中國中醫科學院在牽頭起草。”賈海彬如是說。
綠色和平于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在北京、昆明、杭州、天津、香港等九座城市購買了65個常用中藥材作為樣品,其中包括三七、金銀花、枸杞、當歸、白術等,涉及包括同仁堂、云南白藥、胡慶余堂、特安吶、九芝堂、天士力、采芝林、宏濟堂、張仲景九個品牌的中藥店,隨后送往具有資質的獨立第三方實驗室進行了農藥殘留檢測。
檢測結果顯示,在65個樣品中多達48個含有農藥殘留,占全部樣品數的70%。32個樣品都含有三種或以上農藥殘留,其中同仁堂、特安吶的三七花和三七粉,以及張仲景、云南白藥和同仁堂的貢菊上均發現了超過25種農藥殘留。全部九個品牌的26個樣品中發現了甲拌磷和克百威等六種禁止在中藥材上使用的農藥。與歐盟的農藥最大殘留標準相比,同仁堂三七花中檢出的甲基硫菌靈超標500倍,云南白藥金銀花也超標100余倍。
據綠色和平組織介紹,上述檢測結果由第三方權威機構做出,但由于雙方簽署了保密協議,綠色和平未透露具體機構名稱。
報道指出,服用這些含有農藥殘留的中藥材的主要風險之一是有毒物質會長期在人體中逐漸積累,從而導致認知障礙、荷爾蒙分泌失調和不孕不育等病癥。
中藥材農殘檢測標準缺位
據了解,目前國家藥典中只對甘草和黃芪兩種中藥材的農藥殘留進行檢查的規定,且檢查的種類只有六六六、滴滴涕和五氯硝基苯三種。大量在生產環節使用的農藥都未收錄其中。去年10月份,國家藥典委員會對農藥殘留限量標準進行征求意見,只是增加對人參、西洋參藥材和飲片的農藥殘留檢測項目。
由于藥材需求越來越大,很多藥材都在尋找人工種植的途徑,農藥殘留問題也開始凸顯起來。出口的中藥材如果有農藥殘留或者激素,國外根本不要,而國內由于重視不到位,監管并不嚴格。不過,段華表示,目前中藥材仍然是以野生為主,農殘的問題應該不是特別嚴重。
GAP規范迷失
與眾多知名企業不同,特安吶的三七種植基地為國家認證的GAP基地,被爆出高毒農藥殘留的確令人費解。
GAP是良好農業規范的縮寫,對農藥使用在內的中藥材生產各個環節有著近乎苛刻的規范。同藥品GMP規范一樣,GAP在中藥質量體系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一般企業的藥材可能是從農戶手里收來的,缺乏監管情有可原。但GAP基地的所有農藥應該是生產企業負責提供的,特安吶等企業如果也出現問題,那就說不過去了。”上述人士表示。
國家藥監總局至今共批準21批、99個GAP認證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如同仁堂在浙江淳安的山茱萸基地、山西陵川的黨參基地,云南白藥在云南文山的三七基地等。GAP被認為是從源頭保證中藥質量的重要的手段,胡慶余堂等更多的企業只是“按照GAP標準”組織種植,并未獲得國家認證。
GAP基地管理嚴格,產品成本較高,因此其產出的中草藥大多數為企業自用,生產高品質的中藥或飲片。國內目前只有少部分藥材來自于GAP基地。如山藥,全國GAP基地的產量只有幾百噸,而總需求量卻為1萬噸。
上述人士分析:“特安吶被查出問題的原因有二,可能是機構抽檢的三七產品并非產自GAP基地;否則就是GAP基地疏于管理,造成農藥濫用。”
醫院無力測中藥材農殘
知名中藥企業銷售的中藥飲片檢出農殘超標,醫院的中藥材是否有通過農殘檢測關呢?據市中醫院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院的中藥飲片有500多個品種,每天進出的量約有5-6噸,去年全年銷售量為1200噸,但這些中藥飲片都無法進行農殘檢測。
據該負責人介紹,該院的中藥飲片多來自中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安徽亳州。根據市場需求和價格,由醫院制定采購計劃,經銷公司再從中藥飲片廠購進。該負責人認為,中藥材農殘超標主要出在生產環節,中藥材種植和蔬菜種植一樣,為避免蟲害,也可能過量加藥,造成農藥殘留超標。
“從中藥材原料產地,到飲片廠,再到經銷公司,都沒有要求提供中藥飲片的農殘的檢測報告,醫院每天中藥飲片進出量這么大,如果自己做檢測,完全沒法正常運作。”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就中藥材的農殘問題,該院曾與我市藥監部門召開過研討會,希望有關部門能從源頭抓起,在中藥飲片的原料生產環節控制好農殘。目前我市藥監部門可就中藥材的農殘量進行檢測,但檢測時間需要半個月到1個月,一個品種的檢測費用需5000-6000元。
相關標準已經在制定中
鑒于《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試行)》已明文規定,藥材包裝前,企業質量檢驗部門應對每批藥材進行農藥殘留檢驗。上述被環保部否認組織的調查報告,在外界看來,一定程度上還是令GAP的實際規范作用受到質疑。
不過,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賈海彬昨日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則指像蔬菜一樣,目前國內的中藥材很多源自農戶,指望通過GAP來確保農藥完全無殘留在現階段還是有一定難度。“比如,一塊地之前種其他作物時打了農藥,種了藥材后,還是會有農藥殘留。目前比較可行的是,在投料環節通過設置標準提高門檻,而目前相關標準已由中國中醫科學院在牽頭起草。”賈海彬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