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科院聯合中國質檢研究院研發新技術 核磁共振檢測使地溝油原形畢露
[2013/2/20]
以分子本質判斷油好壞
“一提起核磁,人們會想到在醫院里做的核磁檢查。其實,這種技術在化學界的應用更加廣泛。”何裕建告訴記者,食用油分子中的氫原子在強磁場中會發生化學位移,在不同的分子環境中氫原子的位移程度不一樣。因此,可以根據氫原子經過核磁后化學位移譜圖的差異來判斷食用油的成分好壞。
據了解,食用油的化學本質是甘油三酯,即以甘油分子為骨架,通過酯鍵連接三個分子脂肪酸。甘油三酯中脂肪酸狀態的不同是食用油和地溝油的主要差異之一。
“食用油的主要營養價值在于脂肪酸的種類和不飽和度。如果油脂在制作和使用過程中發生化學鍵斷裂,不飽和度降低,并有聚合物產生,則預示著油脂質量的下降。”何裕建表示,這是判斷油類好壞的重要依據。
這種通過分析油脂分子的內部結構信息來鑒定地溝油的技術此前并不多見。
研究小組的博士生蔡波太介紹說,有研究者利用氣相色譜和液相色譜等技術,通過檢測油中是否含有高溫、煎炸后產生的高聚物或外來雜質來判斷油是否被使用過。“這些方法就是先為地溝油下一個定義,列出它的特征,然后具備這些特征的油就是地溝油。這往往會讓很多種類復雜,甚至做工‘精細’的地溝油成為‘漏網之魚’。”
12項指標查漏補缺
“我們將60多種食用油和地溝油分別進行了核磁測定,然后建立一個圖譜庫。”何裕建表示,通過對比分析正常食用油和地溝油的相關核磁譜化學位移數據,共發現有12個差異較大的地方可供鑒定。
“我們通過核磁來檢測油的化學結構是否完整正確。用這個方法檢測,只要油分子結構完整、飽和度符合標準且無雜質峰,就是好油,否則就是壞油。”何裕建告訴記者。
“在做樣品檢測時,這12個指標有時會出現矛盾,即有的指標顯示受檢的油是好油,有的則顯示其可能是地溝油。”蔡波太說,當出現這種情況時,多變量數據處理方法能幫助作出“更科學、更公正、更可靠”的判斷。
為檢測該方法的科學性與準確性,研究人員進行了兩次盲測試驗,正確率分別達91.9%和93.8%。比起同類檢測技術,該正確率相對較高。
“有的技術盲測率有時也很高,但這只是針對某些外來特征物進行檢測。地溝油成分復雜,有時甚至一個廠家或商販每批生產的地溝油成分都大不一樣。這樣做出來的結果不太可靠,應用核磁譜檢測油分子本身的品質則不存在此問題。”何裕建表示。
推廣之路還需時日
核磁譜檢測方法有望為制定全國統一的地溝油檢測標準打開一扇窗。不過,該技術在推廣時仍面臨一些難題。
據了解,運用該技術檢測一個樣品,一般至少要半個小時左右。同時,檢測成本也是一個問題。
蔡波太介紹說,購置一臺600兆的核磁共振儀器需要幾百萬元,同時操作過程專業性很高,普通民眾無法自行完成。他認為,儀器設備操作的專業性是限制該技術推廣到民間的主要因素。
不過,何裕建表示,如果一次性處理大批量的樣品,核磁檢測的成本會大大減低。“成本可能也就幾塊錢,每個樣品相對花費的時間也短得多。”
何裕建告訴記者,目前研究小組已經在技術的民用化方面取得新進展,“假以時日,更快速、簡便和成本低廉的地溝油現場檢測方法將被執法人員和普通民眾掌握、使用”。
“一提起核磁,人們會想到在醫院里做的核磁檢查。其實,這種技術在化學界的應用更加廣泛。”何裕建告訴記者,食用油分子中的氫原子在強磁場中會發生化學位移,在不同的分子環境中氫原子的位移程度不一樣。因此,可以根據氫原子經過核磁后化學位移譜圖的差異來判斷食用油的成分好壞。
據了解,食用油的化學本質是甘油三酯,即以甘油分子為骨架,通過酯鍵連接三個分子脂肪酸。甘油三酯中脂肪酸狀態的不同是食用油和地溝油的主要差異之一。
“食用油的主要營養價值在于脂肪酸的種類和不飽和度。如果油脂在制作和使用過程中發生化學鍵斷裂,不飽和度降低,并有聚合物產生,則預示著油脂質量的下降。”何裕建表示,這是判斷油類好壞的重要依據。
這種通過分析油脂分子的內部結構信息來鑒定地溝油的技術此前并不多見。
研究小組的博士生蔡波太介紹說,有研究者利用氣相色譜和液相色譜等技術,通過檢測油中是否含有高溫、煎炸后產生的高聚物或外來雜質來判斷油是否被使用過。“這些方法就是先為地溝油下一個定義,列出它的特征,然后具備這些特征的油就是地溝油。這往往會讓很多種類復雜,甚至做工‘精細’的地溝油成為‘漏網之魚’。”
12項指標查漏補缺
“我們將60多種食用油和地溝油分別進行了核磁測定,然后建立一個圖譜庫。”何裕建表示,通過對比分析正常食用油和地溝油的相關核磁譜化學位移數據,共發現有12個差異較大的地方可供鑒定。
“我們通過核磁來檢測油的化學結構是否完整正確。用這個方法檢測,只要油分子結構完整、飽和度符合標準且無雜質峰,就是好油,否則就是壞油。”何裕建告訴記者。
“在做樣品檢測時,這12個指標有時會出現矛盾,即有的指標顯示受檢的油是好油,有的則顯示其可能是地溝油。”蔡波太說,當出現這種情況時,多變量數據處理方法能幫助作出“更科學、更公正、更可靠”的判斷。
為檢測該方法的科學性與準確性,研究人員進行了兩次盲測試驗,正確率分別達91.9%和93.8%。比起同類檢測技術,該正確率相對較高。
“有的技術盲測率有時也很高,但這只是針對某些外來特征物進行檢測。地溝油成分復雜,有時甚至一個廠家或商販每批生產的地溝油成分都大不一樣。這樣做出來的結果不太可靠,應用核磁譜檢測油分子本身的品質則不存在此問題。”何裕建表示。
推廣之路還需時日
核磁譜檢測方法有望為制定全國統一的地溝油檢測標準打開一扇窗。不過,該技術在推廣時仍面臨一些難題。
據了解,運用該技術檢測一個樣品,一般至少要半個小時左右。同時,檢測成本也是一個問題。
蔡波太介紹說,購置一臺600兆的核磁共振儀器需要幾百萬元,同時操作過程專業性很高,普通民眾無法自行完成。他認為,儀器設備操作的專業性是限制該技術推廣到民間的主要因素。
不過,何裕建表示,如果一次性處理大批量的樣品,核磁檢測的成本會大大減低。“成本可能也就幾塊錢,每個樣品相對花費的時間也短得多。”
何裕建告訴記者,目前研究小組已經在技術的民用化方面取得新進展,“假以時日,更快速、簡便和成本低廉的地溝油現場檢測方法將被執法人員和普通民眾掌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