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按專業實驗室分
-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測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境監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室內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測定方法
[2012/10/25]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測定方法主要有非分散紅外線氣體分析法、氣相色譜法、容量滴定法等。
E.1 非分散 紅外線氣體分析法
E.1.1 相關標準和依據
本方法主要依據GB/T18204.24 《公共場所空氣中二氧化碳測定方法》。
E.1.2 原理
二氧化碳對紅外線具有選擇性的吸收,在一定范圍內,吸收值與二氧化碳濃度呈線性關系。根據吸收值確定樣品二氧化碳的濃度。
E.1.3 測量范圍
0~0.5 %; 0~1.5 %兩檔。最低檢出濃度為0.01%。
E.1.4 試劑和材料
E.1.4.1 變色硅膠:在120℃下干燥2h;
E.1.4.2 無水氯化鈣:分析純;
E.1.4.3 高純氮氣:純度99.99%;
E.1.4.4 燒堿石棉:分析純;
E.1.4.5 塑料鋁箔復合薄膜采氣袋0.5L或1.0L;
E.1.4.6 二氧化碳標準氣體(0.5%):貯于鋁合金鋼瓶中。
E.1.5 儀器和設備
二氧化碳非分散紅外線氣體分析儀。
儀器主要性能指標如下:
測量范圍: 0~0.5 %; 0~1.5 %兩檔;
重現性:≤±1%滿刻度;
零點漂移:≤±3%滿刻度/4h;
跨度漂移:≤±3%滿刻度/4h;
溫度附加誤差:≤±2%滿刻度/10℃(在10℃~80℃);
一氧化碳干擾:1000mL/m3 CO ≤±2%滿刻度;
供電電壓變化時附加誤差:220V±10% ≤±2%滿刻度;
啟動時間:30min;
響應時間:指針指示到滿刻度的90%的時間<15s。
E.1.6 采樣
用塑料鋁箔復合薄膜采氣袋,抽取現場空氣沖洗 3~4次,采氣0.5L或1.0L,密封進氣口,帶回實驗室分析。也可以將儀器帶到現場間歇進樣,或連續測定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
E.1.7 分析步驟
E.1.7.1 儀器的啟動和校準
E.1.7.1.1 啟動和零點校準:儀器接通電源后,穩定30min~1h,將高純氮氣或空氣經干燥管和燒堿石棉過濾管后,進行零點校準。
E.1.7.1.2 終點校準:用二氧化碳標準氣(如0.50%)連接在儀器進樣口,進行終點刻度校準。
E.1.7.1.3 零點與終點校準重復 2~3 次,使儀器處在正常工作狀態。
E.1.7.2 樣品測定
將內裝空氣樣品的塑料鋁箔復合薄膜采氣袋接在裝有變色硅膠或無水氯化鈣的過濾器和儀器的進氣口相連接,樣品被自動抽到氣室中,并顯示二氧化碳的濃度(%)。
如果將儀器帶到現場,可間歇進樣測定。并可長期監測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
E.1.8 結果計算
樣品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可從氣體分析儀直接讀出。
E.1.9 精密度和準確度
E.1.9.1 重現性小于2%,每小時漂移小于6%。
E.1.9.2 準確度取決于標準氣的不確定度(小于2%)和儀器的穩定性誤差(小于6%)。
E.1.10 干擾和排除
室內空氣中非待測組分,如甲烷、一氧化碳、水蒸氣等影響測定結果。紅外線濾光片的波長為4.26μm,二氧化碳對該波長有強烈的吸收;而一氧化碳和甲烷等氣體不吸收。因此,一氧化碳和甲烷的干擾可以忽略不計;但水蒸氣對測定二氧化碳有干擾,它可以使氣室反射率下降,從而使儀器靈敏度降低,影響測定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必須使空氣樣品經干燥后,再進入儀器。
E.1 非分散 紅外線氣體分析法
E.1.1 相關標準和依據
本方法主要依據GB/T18204.24 《公共場所空氣中二氧化碳測定方法》。
E.1.2 原理
二氧化碳對紅外線具有選擇性的吸收,在一定范圍內,吸收值與二氧化碳濃度呈線性關系。根據吸收值確定樣品二氧化碳的濃度。
E.1.3 測量范圍
0~0.5 %; 0~1.5 %兩檔。最低檢出濃度為0.01%。
E.1.4 試劑和材料
E.1.4.1 變色硅膠:在120℃下干燥2h;
E.1.4.2 無水氯化鈣:分析純;
E.1.4.3 高純氮氣:純度99.99%;
E.1.4.4 燒堿石棉:分析純;
E.1.4.5 塑料鋁箔復合薄膜采氣袋0.5L或1.0L;
E.1.4.6 二氧化碳標準氣體(0.5%):貯于鋁合金鋼瓶中。
E.1.5 儀器和設備
二氧化碳非分散紅外線氣體分析儀。
儀器主要性能指標如下:
測量范圍: 0~0.5 %; 0~1.5 %兩檔;
重現性:≤±1%滿刻度;
零點漂移:≤±3%滿刻度/4h;
跨度漂移:≤±3%滿刻度/4h;
溫度附加誤差:≤±2%滿刻度/10℃(在10℃~80℃);
一氧化碳干擾:1000mL/m3 CO ≤±2%滿刻度;
供電電壓變化時附加誤差:220V±10% ≤±2%滿刻度;
啟動時間:30min;
響應時間:指針指示到滿刻度的90%的時間<15s。
E.1.6 采樣
用塑料鋁箔復合薄膜采氣袋,抽取現場空氣沖洗 3~4次,采氣0.5L或1.0L,密封進氣口,帶回實驗室分析。也可以將儀器帶到現場間歇進樣,或連續測定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
E.1.7 分析步驟
E.1.7.1 儀器的啟動和校準
E.1.7.1.1 啟動和零點校準:儀器接通電源后,穩定30min~1h,將高純氮氣或空氣經干燥管和燒堿石棉過濾管后,進行零點校準。
E.1.7.1.2 終點校準:用二氧化碳標準氣(如0.50%)連接在儀器進樣口,進行終點刻度校準。
E.1.7.1.3 零點與終點校準重復 2~3 次,使儀器處在正常工作狀態。
E.1.7.2 樣品測定
將內裝空氣樣品的塑料鋁箔復合薄膜采氣袋接在裝有變色硅膠或無水氯化鈣的過濾器和儀器的進氣口相連接,樣品被自動抽到氣室中,并顯示二氧化碳的濃度(%)。
如果將儀器帶到現場,可間歇進樣測定。并可長期監測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
E.1.8 結果計算
樣品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可從氣體分析儀直接讀出。
E.1.9 精密度和準確度
E.1.9.1 重現性小于2%,每小時漂移小于6%。
E.1.9.2 準確度取決于標準氣的不確定度(小于2%)和儀器的穩定性誤差(小于6%)。
E.1.10 干擾和排除
室內空氣中非待測組分,如甲烷、一氧化碳、水蒸氣等影響測定結果。紅外線濾光片的波長為4.26μm,二氧化碳對該波長有強烈的吸收;而一氧化碳和甲烷等氣體不吸收。因此,一氧化碳和甲烷的干擾可以忽略不計;但水蒸氣對測定二氧化碳有干擾,它可以使氣室反射率下降,從而使儀器靈敏度降低,影響測定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必須使空氣樣品經干燥后,再進入儀器。
上一篇:氣相色譜法測定聚乳酸中的單體殘留